我們在做化學實驗室的時候,一時的疏忽可能就會造成火災、爆炸、中毒、機械性傷害、設備損壞,對于這些突發(fā)性事故,我們?nèi)绾晤A防?發(fā)生了又該如何緊急處理?
今天實驗室通風櫥就對實驗室中常見的爆炸性事故及預防和處理措施,詳細探討,以備不時之需。
爆炸性事故多發(fā)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的實驗室,釀成這類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違反操作規(guī)程使用設備、壓力容器(如高壓氣瓶)而導致爆炸;
設備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 引起爆炸。
對易燃易爆物品處理不當,導致燃燒爆炸;該類物品(如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 酸銨、疊氮化物等)受到高熱摩擦,撞擊,震動等外來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觸的物質(zhì)接觸,就會發(fā)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產(chǎn)生大量的氣體和高熱,引起爆炸。
強氧化劑與性質(zhì)有抵觸的物質(zhì)混存能發(fā)生分解,引起燃燒和爆炸。
由火災事故發(fā)生引起儀器設備、藥品等的爆炸。
預 防 和 處 理:
(1)某些化合物容易爆炸。
如:有機化合物中的過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和 硝酸酯、干燥的重氮鹽、疊氮化物、重金屬的炔化物等,均是易爆物品,在使用和 操作時應特別注意。含過氧化物的乙醚蒸餾時,有爆炸的危險,事先必須除去過氧化物。若有過氧化物,可加入硫酸亞鐵的酸性溶液予以除去。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不宜在烘箱內(nèi)干燥。乙醇和濃硝酸混合在一起,會引起極強烈的爆炸;
(2)儀器裝置不正確或操作錯誤,有時會引起爆炸。
如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或加熱 回流,儀器必須與大氣相通。在蒸餾時要注意,不要將物料蒸干。在減壓操作時,不能使用不耐外壓的玻璃儀器(例如平底燒瓶和錐形燒瓶等)。
(3)氫氣、乙炔、環(huán)氧乙烷等氣體與空氣混合達到一定比例時,會生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即會爆炸。
因此,使用上述物質(zhì)時必須嚴禁明火。對于放熱量很大的合成反應,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卻,同時要防止因滴液漏斗的活塞漏液而造的事故